版权所有:陕西省临床护理联合会 电话:02985251331转2328
地址:西安市高新区锦业路绿地中央广场蓝海第四幢12113号室
网站标识码:6101000038 陕ICP备2022010338号
一、成立背景和意义:
介入放射学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和内镜的引导下,颈血管或经皮穿刺途径进入人体,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是一门新兴血管科,介入传统的内科学和外科学之间。其医学影像设备包括超声(B超)、CT、核磁共振(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等,技术主要包括血管介入和非血管介入,血管介入在DSA引导下完成,占主要部分。近20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治疗技术拥有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等独特的优势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涵盖了心血管、神经、外周、肿瘤等多个领域。随着分级诊疗深入推进,医保支付改革等政策调整,开展介入手术的医院也不在局限于省市级三级医院,越来越多的二级医院相继开展此业务,由于医疗机构级别的不同,资源的不对等,给介入科室的学科建设、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介入手术患者安全等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介入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且介入护理涉及到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及康复指导等一系列复杂且专业的内容。为了更好地适应介入学科的发展,提高介入护理质量,保障介入手术患者安全,因此成立了介入护理专业委员会。介入护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必将推动介入护理学科发展,提升介入护理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加强多学科协助。
二、目标:
(一)人才培养、专业提升:通过召开高质量的学术会议,知识竞赛、案例分享、疑难病例讨论、专项培训等形式,提高介入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使其能够熟练掌握介入治疗相关疾病的护理要点、操作技术及应急处理方法。年开展相关学术培训不少于1次。
(二)行业规范与标准制定:联合相同专业其他专委会,或质控中心共同制定和完善介入护理的各项规范、标准、流程和护理常规,促进介入导管室护理工作的标准化和同质化,减少护理差错和并发症的发生。1~2年内完成省级质控标准同质化。
(三)加强科研创新,加大科普宣传:梳理介入护理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协同开展介入护理相关的科研工作,探索新的护理模式、技术和方法,推动介入护理领域的创新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普宣传计划,专人负责,年发表优秀科普作品不少于10件。
(四)优化资源利用:整合各方资源,加强介入护理专业委员会内部及与其他相关机构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共同推动介入护理事业的发展。
(一)人员组成: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8人,常务委员22人,秘书2人,委员71人,共104人。主要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介入导管室护士长,介入护理专业护士组成,同时也会吸纳部分介入相关科室的护士长和骨干护士,以促进多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二)职称分布:专委会成员以中高级职称的护理人员为主,他们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具备较强的科研和教学能力,能够引领介入护理学科的发展。同时,也会吸纳部分优秀的初级职称护理人员,为专业委员会注入新的活力。具体人员分析为:副主任护师20人,主管护师61人,护师23人。
(三)年龄分布:30岁以下10人,31-35岁19人,36-40岁38人,41-45岁28人,46岁以上9人.从年龄分布来看,中青年占绝大部分,说明这个组织有潜力、有活力、有创造力。
(四)学历分布:硕士3人,本科93人,专科8人。本科及以上占比90%以上,占主导地位,充分说明该组织学历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临床经验丰富。
(五)工作单位:委员来自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有大型三甲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等,覆盖陕西省11个地市,以确保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能够覆盖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患者的护理需求。
四、任务和职责
(一)制定规范标准: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指南,结合我国实际,联合陕西省护理学会介入放射专委会,制定介入护理相关的规范、标准和操作流程,如质控标准、敏感指标,常见介入手术的护理常规、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前准备规范、术后观察要点及并发症护理指南等,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二)组织学术交流:定期举办全国或区域性的介入护理学术会议、研讨会、论坛等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经验分享,介绍介入护理领域的前沿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和新进展。同时,为护理人员提供交流平台,促进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开展专业培训:举办各类介入护理专业培训班、学习班等,包括短期培训、长期进修、线上培训等多种形式,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背景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内容涵盖介入护理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培训、护理科研方法等,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四)指导临床实践:深入医疗机构,对临床介入护理工作进行实地指导和质量评估,帮助解决护理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推动护理规范的落实,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同时,收集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和需求,为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提供方向和参考。
(五)促进科研合作:组织开展介入护理相关的科研项目,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等的合作,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为介入护理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积极推广科研成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
(六)加强科普宣传:通过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如举办健康讲座、编写科普宣传资料、利用媒体平台宣传等,向大众普及介入治疗相关知识及护理要点,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介入治疗的认知度和依从性,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七)推动行业合作: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学术团体、医疗机构、企业等的联系与合作,开展学术交流、技术引进、人才培养、项目合作等活动,引进先进的理念、技术和经验,推动我国介入护理事业与国际接轨,提升我国介入护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八)完成临床护理联合会交办的其他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