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陕西省临床护理联合会 电话:02985251331转2328
地址:西安市高新区锦业路绿地中央广场蓝海第四幢12113号室
网站标识码:6101000038 陕ICP备2022010338号
一、肺癌肿瘤标志物解读
CEA 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特别是肺腺癌中具有重要意义。血清癌胚抗原参考区间为<5μg/L(化学发光法)。肺腺癌细胞可直接产生 CEA ,伴有胸腔积液的肺腺癌患者,血清 CEA 阳性率较高。其升高程度与癌细胞数量呈正相关。临床上,CEA 不仅用于肺癌的辅助诊断,还对肿瘤预后评估及治疗后随诊至关重要。通过动态观察 CEA 结果变化,若肺癌患者术前 CEA 升高,术后病情好转时 CEA 可能下降甚至恢复正常;而一旦病情复发转移,CEA 则可能再次升高。此外,吸烟者假阳性较多,妊娠期妇女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患者中约有 15% - 53%的血清 CEA 也会升高。
NSE 是参与糖酵解途径的烯醇化酶中的一种,存在于神经组织和神经内分泌组织中。NSE>15μg/L(RIA、ELISA 法)有意义,它是小细胞肺癌和神经母细胞瘤的重要肿瘤标志物。约 60% 的小细胞肺癌患者 NSE 浓度会升高 ,在小细胞肺癌发病时,其 NSE 水平明显高于肺腺癌、鳞癌以及大细胞癌。在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效果监测、病情监测、疗效评价及预测复发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不过,需注意正常红细胞中存在 NSE,标本溶血会影响结果。
CYFRA21 - 1 是细胞角蛋白 19 的可溶性片段,是一种酸性多肽,主要分布在肺泡上皮。血清 CYFRA21 - 1 正常值一般<1.5ng/ml,若>3.2ng/ml 则为异常。它对非小细胞肺癌,尤其是鳞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鳞状上皮细胞癌目前首选的肿瘤标志物,灵敏度可达 60%,特异性可达 95%。肺癌中晚期患者血清中 CYFRA21 - 1 含量明显升高,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但 CYFRA21 - 1 偏高也可见于其他肿瘤及炎症、结核等疾病,如侵袭性膀胱癌、头颈部、乳腺、宫颈、消化道肿瘤等均有一定的阳性率。
血清 SCC-Ag 浓度与 SCC 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关。血清 SCC-Ag 水平对鳞癌有很高的特异性,并随疾病进展而升高。在 SCC 患者中,SCC-Ag 的阳性率约 60%,在其他类型的肺癌中,SCC-Ag 阳性表达率不足 30%。SCC-Ag 与 CEA 和 CYFA21-1 联用可用于 NSCLC 的鉴别诊断和预后监测。
但在肺腺癌、肝癌、肾和其他器官炎症时血清 SCC-Ag 水平升高。
ProGRP 水平升高多见于神经内分泌源性肿瘤,包括 SCLC、类癌、具有神经内分泌特性的未分化大细胞肺癌、甲状腺髓样癌、其他神经内分泌癌以及具有神经内分泌特性的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
肺癌患者血清 ProGRP 明显升高,对 SCLC 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随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升高,因此被广泛用于 SCLC 的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
血清 ProGRP 在监测化疗效果和治疗后复发中的效果优于 NSE。但在部分 ProGRP 阴性患者中,NSE 可检出阳性。因此,临床上推荐将 ProGRP 与 NSE 联合使用以提高 SCLC 诊断的灵敏度。但在甲状腺髓样癌、尤文肉瘤、肾功能不全患者会出现血清 ProGRP 浓度升高。
二、肝癌肿瘤标志物解读
01 甲胎蛋白(AFP)
AFP 是一种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的糖蛋白,出生后其水平迅速下降。在成人中,AFP 升高往往与肝癌等肿瘤性疾病相关。血清 AFP>400μg/L(化学发光法)时,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当影像学检查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且 AFP 浓度进行性显著增高时,可辅助诊断肝癌。不过,AFP 升高并非肝癌所特有,其他肝病如乙型肝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等肝细胞再生活跃的情况下,也可伴有 AFP 升高 。此外,生殖细胞肿瘤、睾丸或卵巢胚胎性肿瘤等,也可能出现 AFP 升高。
02 γ- 谷氨酰转移酶同工酶 Ⅱ(GGT-Ⅱ)
GGT-Ⅱ 是 γ- 谷氨酰转移酶的一种同工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膜和微粒体上。在肝癌患者中,由于肝细胞受损,GGT-Ⅱ 释放入血,导致血清中 GGT-Ⅱ 水平升高。原发性肝癌时 GGT-Ⅱ 可显著升高,对肝癌的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 。转移性肝癌或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 GGT-Ⅱ 都会显著升高,而非癌性肝病以及肝外癌性病变患者一般不升高,因此有助于肝癌的鉴别诊断。
03 异常凝血酶原(AP)
AP 是维生素 K 缺乏或拮抗剂诱导的蛋白质,在肝癌患者中常表现为异常升高。由于肝癌细胞缺乏合成正常凝血酶原的能力,导致血清中异常凝血酶原水平升高。对亚临床肝癌有早期诊断价值 ,尤其是甲胎蛋白阴性的肝癌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P 还可用于判断疾病进展,AP 阳性的肝癌患者包膜侵袭和血管浸润的发生率较高 。因其血清半衰期比 AFP 短,能够更及时的反映肝细胞癌的治疗效果,治疗后 AP 水平再升高的患者,复发的几率比较高。
04 DCP(异常凝血酶原)
是一种脱γ羧基凝血酶原。肝细胞癌时,由于癌细胞对凝血酶原前体的合成发生异常,凝血酶原前体羧化不足,从而生成大量的DCP。DCP可作为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特别是对于血清 AFP 阴性人群。DCP与AFP并无相关性,二者对诊断HCC具有互补性。联合二者用于辅助诊断肝癌,灵敏度可提高至85%以上。
05 AFU
是一种溶酶体酶广泛分布于人体内的各种组织细胞和体液中主要参与含岩藻糖基的各种糖脂和糖蛋白的分解代谢。血清AFU在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准确等特点,且AFU的阳性率与AFP的浓度高低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中明确指出:AFU也可以作为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特别是对于血清AFP阴性人群。
三、胃癌肿瘤标志物解读
01 癌胚抗原(CEA)
CEA 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在胃癌患者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胃癌早期,CEA检测所获阳性率较高,待病症好转后,数值随之降低,提示在恶性肿瘤诊断上,CEA亦可评定治疗作用。
02 糖类抗原 724(CA72 - 4)
CA72 - 4 是一种高分子糖蛋白类癌胚抗原,是胃肠道肿瘤和卵巢癌的标志物,对胃癌诊断的特异性优于 CA19 - 9 和癌胚抗原。血清 CA72 - 4 正常参考值一般<6.9U/mL(化学发光法)。在胃癌患者中,CA72 - 4 常显著升高,对胃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其水平变化与胃癌的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有助于预测胃癌患者的临床预后。此外,CA72 - 4 在其他恶性肿瘤如卵巢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也可能升高 ,且在良性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但升高幅度通常较小。
03 胃蛋白酶原(PGI、PGII)
胃蛋白酶原是胃蛋白酶的前体,分为 PGI 和 PGII 两种。PGI 主要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黏液细胞分泌,PGII 除由胃底腺分泌外,贲门腺和幽门腺也可分泌。血清 PGI 正常参考值为 70 - 200μg/L,PGII 正常参考值为 0 - 20μg/L,PGI/PGII 比值正常参考值为>3。当胃黏膜发生病变时,PGI 和 PGII 的分泌会发生变化。在胃癌患者中,血清 PGI 水平及 PGI/PGII 比值通常会降低,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胃癌的筛查指标。
04 CA50
CA50是一种唾液酸酯、酸糖蛋白,正常组织内无CA50存在,恶性病变发生在细胞后,作用于糖基化酶,使之激活,糖基细胞发生改变,CA50形成,于胃癌诊断上具较高准确率。
05 miRNAs
miRNAs是一类由多个DNA序列组成的非编码RNA,主要功能是调控生物体DNA或RNA水平。癌症患者中,有80%以上存在miRNAs突变,且随着年龄增大,该突变比例有所上升。miRNA主要通过影响细胞生长、凋亡、迁移和细胞内信号传导等途径发挥作用。近年来,随着对胃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胃癌细胞内存在多种miRNA,胃癌细胞内miRNA最早被证实可参与胃癌早期诊断和治疗。
四、甲状腺癌肿瘤标志物解读
01 甲状腺球蛋白(Tg)
Tg 是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分泌的大分子糖蛋白,是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正常人体内血清中的甲状腺球蛋白含量较低,当甲状腺滤泡发生癌变时,会促使甲状腺球蛋白升高。在甲状腺癌手术后,这一指标可作为肿瘤复发的监测指标之一。对于已清除全部甲状腺(全切手术和 131I 清甲后)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而言,体内应当不再有 Tg 的来源;若在血清中检测到 Tg,往往提示病灶残留或复发。不过,血清 Tg 水平还受甲状腺激素水平、TSH 刺激等因素影响,检测时需综合考虑。
02 血清降钙素(CT)
CT 是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 细胞)分泌的一种单链多肽激素,主要生理作用是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促进骨盐沉积,增加尿磷,降低血钙和血磷。血清降钙素正常参考值通常<100ng/L。它是诊断和监测甲状腺髓样癌的特异而敏感的肿瘤标志物,甲状腺髓样癌患者血清降钙素会明显增高。髓样癌术前降钙素浓度高,手术后数小时内降钙素浓度下降,若手术后降钙素数值持续增高,则提示肿瘤切除不完全或可能有转移。但降钙素的增高也可见于部分肺癌、乳腺癌、胃肠道癌以及嗜铬细胞癌病人,肝癌和肝硬化病人也偶见降钙素的增高 ,所以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03 癌胚抗原(CEA)
CEA 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在甲状腺癌,尤其是髓样癌患者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CEA 升高可能提示甲状腺癌的存在,且数值增长越快,恶性的几率越大 。虽然 CEA 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有限,但它可以作为监测病情和评估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不过,CEA 升高并非甲状腺癌所特有,吸烟、肠道憩室炎、直肠息肉、结肠炎、胰腺炎、肝硬化、肝炎、肺部疾病等也可能导致 CEA 升高。
04 TGAb
临床上有20%-30%的甲状腺患者存在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TGAb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DTC患者TGAb阳性的肿瘤标志物。通过检测TGAb浓度的变化用以辅助诊断,监测患者术后的病情改变,评估清甲疗效,预测治疗效果以及预后随访等,为DTC患者的临床诊治和评估预后提供理论支持。
01 癌胚抗原(CEA)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CEA 升高具有重要意义,约 45%-80% 的原发性结肠癌患者 CEA 会增高 。CEA 水平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1-4 期病人的 CEA 阳性率分别约为 25%、45%、75% 和 85% 。它不仅用于结直肠癌的辅助诊断,还对监测治疗效果、病情进展和预后判断至关重要。若治疗有效,CEA 水平通常会下降;若病情复发或转移,CEA 水平可能再次升高。不过,CEA 升高并非结直肠癌所特有,吸烟、肠道憩室炎、直肠息肉、结肠炎、胰腺炎、肝硬化、肝炎等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 CEA 升高。
02 糖类抗原 19 - 9(CA19 - 9)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CA19 - 9 常可升高 ,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水平变化还与肿瘤的预后相关,高水平持续状态可能提示较差的治疗效果或肿瘤的恶性程度和分化程度低。此外,CA19 - 9 在胰腺癌、胃癌等其他消化道肿瘤中也常升高 ,在良性疾病如胰腺炎、胆石症、肝硬化等中也可见一过性升高,但通常浓度多低于 120kU/L。
03 糖类抗原 50(CA50)
CA50 是细胞癌变时因糖基化酶被激活,造成细胞结构改变而明显升高的一种肿瘤标志物。血清 CA50 正常参考值一般<20U/mL(化学发光法)。在结直肠癌患者中,CA50 可出现升高,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有一定辅助作用 。它在胰腺癌、胃癌等其他消化道肿瘤中也可能升高 ,在良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等中也可见升高。
04 凝集素 DC-SIGN 和 DC-SIGNR
是一类表达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对结直肠癌具有早期诊断潜力,在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
05 CHGA(人类嗜铬粒蛋白 A )
一种由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如果它的水平很高,就可以用来做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嗜铬细胞瘤,或者是副神经节瘤。CHG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水平较低,为大肠癌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06 白介素(IL)
白细胞介素-6能与 CEA、CA19-9相结合,对大肠癌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IL-35在大肠癌中呈高表达,且与大肠癌的恶性程度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白细胞介素38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六、乳腺癌肿瘤标志物解读
01 癌抗原 15 - 3(CA15 - 3)
CA15 - 3 是一种乳腺癌相关抗原,主要由糖和多肽组成。在 30% - 50% 的乳腺癌患者中,CA15 - 3 会明显升高 。其对乳腺癌的辅助诊断有一定作用,尤其在监测乳腺癌治疗后的复发或转移方面意义重大。经过治疗后,若 CA15 - 3 水平升高,提示肿瘤可能发生转移或复发。不过,CA15 - 3 升高并非乳腺癌所特有,肺癌、胃肠癌、卵巢癌及宫颈癌患者的血清 CA15 - 3 也可升高,甚至部分良性乳腺疾病、卵巢疾病等非恶性肿瘤疾病以及妊娠期间,也可能出现 CA15 - 3 升高的情况。因此,不能仅依据 CA15 - 3 升高就确诊乳腺癌,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02 癌胚抗原 CEA
在乳腺癌患者中,CEA 升高可能与肿瘤复发或者肿瘤转移有关。对乳腺癌患者来说,CEA 可辅助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但有局限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CEA 升高常见于乳腺癌、肺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在良性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肺气肿、肠道憩室炎、直肠息肉、结肠炎等中也可能出现 CEA 升高。此外,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患者中 CEA 也可能升高。
03 糖类抗原 125(CA125)
CA125 不仅是卵巢癌的重要标志物,在部分乳腺癌患者中也可能升高 。当乳腺癌发生转移,尤其是转移至胸膜、腹膜等部位时,CA125 水平可能会明显上升。但 CA125 升高同样可见于多种良性疾病,如女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行经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慢性肝炎、胰腺炎、胆囊炎、肺炎等。所以,CA125 对乳腺癌的诊断缺乏特异性,需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
04 ER 和 PR(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ER)、 PR (PR)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物学标志。雌激素受体(ER)、 PR (PR)阳性乳腺癌经内分泌治疗后,其缓解率、复发率、预后良好。
05 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人乳癌中HER-2的活化更为普遍,一般在没有荷尔蒙受体的细胞中表达。我们前期研究发现,HER-2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而与 ER和 PR密切相关,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06 TPA(组织多肽抗原)
TPA是一种胚胎来源的蛋白质,广泛分布于肿瘤组织中的细胞膜和细胞器中,其在乳腺癌转移病人中的表达水平较CA15-3高达86%。
07 CD44
一种位于细胞表面或以可溶性形态出现在恶性肿瘤组织中的穿膜糖蛋白,被认为是一种肿瘤标记物,可以用来预测乳腺癌的转移。
08 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研究显示, 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与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因此, VEGF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
01 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A
SCCA是较公认的宫颈癌最可靠的血清标志物,治疗前SCCA水平与分期,肿瘤大小、宫颈浸润深度、脉管浸润、淋巴结受累情况及临床疗效相关,连续监测SCCA水平可反映肿瘤对放疗、化疗的反应,治疗结束后的临床进程。通过动态监测SCCA可以得知肿瘤的治疗效果。46%~92%的复发病人,在2~8个月之前即可检测到SCCA水平的升高。
02 CYFRA-211
宫颈鳞癌患者血清CYFRA-211也升高,但敏感性不如SCC。
03 糖类抗原 125(CA125)
一般在宫颈癌患者中升高不明显,但当宫颈癌伴有腹水或发生远处转移时,CA125 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对判断宫颈癌是否存在转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04 糖类抗原 19 - 9(CA19 - 9)
临床上 CA19 - 9 可作为宫颈腺癌进展及复发的标志物,一般来说,宫颈癌患者病情越重,肿瘤的临床分期越高,CA19 - 9 水平越高。
八、食道癌肿瘤标志物解读
01 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A
SCCA 是一种特异性较好的肿瘤标志物,尤其对于鳞状上皮细胞癌,在食管癌,特别是食管鳞癌患者中,血清 SCCA 水平往往会升高。血清 SCCA 正常参考值一般<1.5ng/mL(化学发光法)。研究表明,SCCA 水平与食管鳞癌的分期、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在监测食管癌病情发展、评估治疗效果以及预测复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如食管癌患者在手术切除肿瘤后,SCCA 水平应明显下降,若术后 SCCA 水平持续不降或再次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肿瘤残留或复发。
02 癌胚抗原 CEA
CEA 在食管癌患者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可用于食管癌的辅助诊断。血清 CEA 正常参考值一般<5μg/L(化学发光法)。CEA 水平升高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且其动态变化对评估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不过,CEA 升高并非食管癌所特有,其他疾病如胃肠道炎症、肺部疾病等也可能导致 CEA 升高。
03 细胞角蛋白 19 片段 CYFRA21 - 1
在食管癌患者中,CYFRA21 - 1 水平升高也较为常见。血清 CYFRA21 - 1 正常参考值一般<3.3ng/mL(化学发光法)。CYFRA21 - 1 对食管癌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其水平与肿瘤的分期、病变长度等相关。在监测食管癌病情变化和评估预后方面,CYFRA21 - 1 也具有一定的价值。例如,放疗后血清 CYFRA21 - 1 水平的变化对评价食管癌患者疗效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九、膀胱癌肿瘤标志物解读
01 膀胱癌抗原(BTA)
BTA测试可识别与人补体因子H相关的基底膜抗原,该抗原在膀胱癌患者尿液中增加,包括定性和定量2种检测方法。BTA检查较尿液细胞学检查的灵敏度更高,但膀胱灌注、血尿和某些良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均会产生假阳性结果,因此,其特异度较低。目前,BTA已被FDA批准2种测试用于膀胱癌的早期诊断,但由于特异度差异较大的问题,不推荐单独应用此项检查,临床上尚不能取代膀胱镜检查,仅作为辅助诊断工具。
02 核基质蛋白22(NMP22)
NMP22是一种参与维持细胞核功能的网状结构蛋白,通过肿瘤细胞凋亡释放至尿液中,与尿路上皮肿瘤密切相关。膀胱癌患者中的NMP22水平明显高于泌尿系统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者,且随着肿瘤的分期、分级的升高而明显增加,可能与肿瘤细胞增殖异常活跃导致NMP22合成水平增高有关。FDA已批准NMP22检测用于膀胱癌的初筛和复发评估。由于其也会受到血尿、结石和膀胱器械操作等影响,而导致假阳性结果的出现,大大减弱了其临床的实用性,但是,NMP22对检测膀胱癌的作用不容忽视。
03 细胞角蛋白(CK)
CK具有极高的保守型和组织分化特异性,与上皮细胞的增分化密切相关,当膀胱发生癌变时,CK便被释放至尿液中。CK-19是CK家族最早被发现的角蛋白,许多癌变肿瘤组织均表达,如肺癌,胰腺癌,乳腺癌等。CK-20也参与上皮细胞分化成熟等一系列生理过程,检测尿液中CK-20的灵敏度达78%~87%,特异度为56%~80%。因此,其可作为预测和早期诊断膀胱癌的指标,也是潜在预测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有助于决定膀胱癌的治疗策略。
04 膀胱癌特异性NMP(BLCA)
BLCA-1和BLCA-4是一组新型的膀胱癌标记物,是2个转录因子,存在于膀胱癌组织的早期阶段,甚至在可见肿瘤出现之前就可检测到,并且不受感染、吸烟、导尿或膀胱炎的干扰。BLCA-4蛋白会增加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8和血栓调节蛋白的水平,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尿液BLCA-4蛋白水平,这种蛋白被认为是最灵敏和最有希望的膀胱癌标志物。BLCA-1在肿瘤组织中可检测到,但在正常的邻近区域或健康捐赠者的膀胱组织中检测不到。
05 极光激酶(AURK)
AURKA是一种细胞周期相关激酶,可调节有丝分裂并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与膀胱癌进展相关,并与阶段、等级和预后有关。其还具有良好的区分低级别膀胱癌和正常尿路上皮的性能,通过尿液中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分解产物可检测到膀胱癌复发。在膀胱癌中,AURKB既是致癌因子又是保护因子,因其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异常活跃增殖,AURKB抑制剂将为膀胱癌的治疗提供新方向、新策略。
十、卵巢癌肿瘤标志物解读
01 CA125
CA125 是最为常用的卵巢癌肿瘤标志物,尤其是浆液性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CA125 的阳性率与肿瘤分期、组织学类型有关,晚期、浆液性癌患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早期及非浆液性癌患者(早期卵巢癌的阳性率约 43.5%~65.7%,晚期卵巢癌的阳性率约 84.1%~92.4%)。
02 HE4
HE4 是近 10 余年来应用于临床的肿瘤标志物,其对卵巢癌的诊断特异性(约 90%~95%)高于 CA125(76.6%~86.5%)。HE4 水平不受月经周期及绝经状态的影响,在绝经前人群中,其诊断卵巢癌的特异性(88.4%~96.8%)优于 CA125(63.3%~85.7%)。
03 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非妊娠期间 HCG主要是由肿瘤所产生。在多种肿瘤标记物中,β- HCG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卵巢原发绒毛癌、胚胎癌、混合性生殖器癌等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04 LDH(乳酸脱氢酶)
整体特异度较低,只适用于上皮性和生殖细胞性肿瘤。
05 M-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目前尚无特异性,且与肿瘤的发展密切相关,但在临床上对卵巢癌的诊断和追踪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